•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公告(第一号)

    维公元二〇二五年,岁在乙巳。复旦大学历史学科之建立,将膺百年之期。作育英才,于斯为盛。凡我系友,能无加额之庆?临深履薄,当思有述。在校同仁,咸具戒慎之忱。其辞曰:

    倬彼复旦,作于忧患。感日月之光华兮,仰卿云之烂缦。原夫西力东移,文野斯判。上恬而下愚,终底于乱。民何由立兮,国胡可捍?昏昏昭昭兮,若续若断。惟我相伯[1],放眼人寰。万国峥嵘兮,学为本源。故聿兴私学,厥为震旦[2]。偕又陵、腾飞,公学斯建[3]。学府巍巍兮,文章焕焕;教网政罗兮,曾无羁绊[4]。

    若夫史学系之初创,楠秋开先[5]。厥时廿五[6],维百斯年。史地相资[7],联袂翩跹。道夷、美锷[8],皆称俊彦。何期五二[9],表里丕变。虽云意外,亦有由然。当斯时也,师资济济,宿儒过半。龙虎风云,一时之选。东西二周[10],经史互徧;准佩、淡如[11],造时、厚宣[12]。季龙凿空,丹枫贯穿[13];中睿、宽正,汝康后先[14]。猗欤盛哉,捋指难言。复旦史统,于焉可见。虽经时厄,薪尽火传。

    洎乎庠序重开,风云暗换。中西之学交争,古今道术纷然。当此之际,多士骏发,无不黾勉。近思笃志,砥砺向前。先秦史、中古史,绳绳婉婉。明清史、经学史,瓜瓞绵绵。思想文化、中西交通,别开生面。世界上古、西方史学,克续新篇。中华民国史、世界近现代史,学门肇建。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海内先鞭。文脉昭苏,明夷初判。复旦史学,与有力焉。

    尔乃世纪迁流,星移斗转。诸途骈进,雁序昭然。中土、外国,穷其流变;文物考古,鼎足成三[15]。凡我同仁,虽所造不同,各伸己见,要之,皆期求真独立,踵武前贤。

    至若学科绵历,派衍枝繁,史学之变化,亦有可观。历史地理研究所[16],遐迩称善。文博、旅游二系[17],并辔齐骖。现代化中心、文史研究院[18],或合内外为一体,或观中国以周边。凡我同仁,虽专业互歧,术艺各擅,要之,皆期教学相长,作育青年。

    呜呼!百载沧桑,倏忽世变。不胜殷忧兮,孰为明鉴?习史明道,衡平有断。不有子长兮[19],谁为良判?虽然,往者已矣,来者可期:继文化垂绝之统,躬行未晚;开前此未有之新,是所望焉。凡我同仁,盍自勉旃!

    兹谨定于二〇二五年九月,举办系庆典礼,回思既往,筹划未来。诚邀海内外系友及各界人士,莅临复旦,有以教之。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

    二〇二四年五月


    [1] 复旦创校校长马相伯(1840-1939)先生,本名马良,以字行,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2] 1903年成立震旦学院。

    [3] 1905年成立复旦公学。又陵,严复先生(1854-1921)字。严复先生初任校董,后为第二任复旦公学校长。腾飞,李登辉先生(1872-1947)字。李登辉先生初任复旦公学教务长,后任复旦公学及复旦大学校长。

    [4] 复旦校歌:“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5] 余楠秋先生(1897-1968),本名箕传,号楠秋。复旦首任文科主任、文学院长,史学系创系主任,兼外国文学系主任。新月派作家,专研西洋历史、文学。

    [6] 1925年复旦设史学系。

    [7] 1938年复旦西迁重庆,史学系改史地系。

    [8] 道夷,沙学浚先生(1907-1998)字,史地系首任主任。美锷,任美锷先生(1913-2008),1944年任史地系主任。两先生皆地理学家。

    [9] 1952年院系调整。

    [10] 周予同先生(1898-1981),原名周蘧,以字行,经学史家、教育学家。周谷城先生(1898-1996),通史学家、美学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因两先生主要研究领域一中一西,复旦历史系内时称“东西二周”。

    [11] 准佩,陈守实先生(1893-1974)字,中国经济史家、史学史家;耿淡如先生(1898-1975),原名佐军,以字行,国际关系史、外国史、西方史学史家。陈、耿、二周合称复旦历史系“四老”。

    [12] 王造时先生(1903-1971),原名雄生,法学家、外交史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胡厚宣先生(1911-1995),幼名福林,甲骨学家、考古学家、殷商史学家。

    [13] 季龙,谭其骧先生(1911-1992)字,历史地理学家。丹枫,章巽先生(1914-1994)字,中西交通史家、历史地理学家。

    [14] 中睿,蔡尚思先生(1905-2008)字,中国思想史家。宽正,杨宽先生(1914-2005)字,中国思想史家、先秦史学家。田汝康先生(1916-2006),社会学家、中外关系史家。

    [15] 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现皆为一级学科。

    [16] 1982年,在复旦历史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17] 1984年以后,复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逐渐自历史系分出。2002年,在复旦历史系旅游管理专业基础上,正式成立旅游学系。

    [18] 2000年,复旦成立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2007年,成立文史研究院。

    [19] 子长,司马迁字。



  •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文物档​案资料征集启事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文物档案资料征集启事

    2025年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科成立100周年,现启动历史学科(含历史学系、旅游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文史研究院)文物档案资料征集工作,以珍贵的系史文物和详实的系史资料全面总结百年来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在文化传承、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绩,展示一代代历史人严谨治学的精神、开拓创新的风采,特向复旦大学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及所有关心支持复旦历史学科的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文物档案资料。

    一、征集范围和内容

    (一)系史文物档案资料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蕴含纪念意义、具有保存、研究、展览价值的各类文字、音像、实物等原始资料:

    1.重要活动、重要工作、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来访等相关资料;

    2.体现优良传统和校风学风的教案、教材、教具、讲义、仪器、模型、试卷、作业、实验实习报告、图片及其他学习工作用品等;

    3.有代表性的纪念章、入学通知书、学生证、毕业文凭、工作证、票据、画册等实物;

    4.校园历史照片、早期的系庆资料等。

    (二)人物档案资料

    对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杰出校友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

    1. 生平的传记、日记、履历、书信、他人撰写的回忆文章及宣传报道材料;

    2. 著作、教材、讲义、学术论文以及笔记、手稿等;

    3. 证件、证书、奖状、奖章、聘书、任命书等;

    4. 照片(含底片)、音像资料等;

    5. 有保存价值的工作及生活用品、礼品等;

    6. 重要纪念活动形成的材料;

    7. 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三)校园生活档案资料

    反映校园生活或承载复旦历史学科记忆的实物、音像资料、文献等。

    二、征集办法

    (一)凡经审核征集入藏文物档案资料,物权均归复旦大学所有,捐赠者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有权提出是否公布和开放意见。对于涉及知识产权的档案资料,学校按国家有关法规予以保护。

    (二)获赠文物档案资料时,历史学系资料室代表历史学科百年志庆筹备工作组与捐赠单位或个人办理相关手续,并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

    (三)不便捐赠实物者,可提供复制件或扫描电子文件,数字化图片可采用JPG或TIFF格式,像素需在300DPI以上。

    三、联系方式

    诚望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提供重要文献档案资料线索。凡有意捐赠档案资料的个人或团体,可以通过面谈、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联系。

    联系电话:李老师,021-55664839

    联系邮箱:history@fudan.edu.cn,邮件主题注明“复旦大学历史联系邮箱:history@fudan.edu.cn学科文物档案资料”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筹备工作组

    2024年5月27



  •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公告(第三号)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主题标识(LOGO)

    设计方案征集公告

    2025年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科成立100周年,为弘扬文化传统、彰显办学特色,以统一的视觉形象开展百年志庆系列活动,现面向校内外公开征集主题标识(LOGO)设计方案。

    一、征集对象

    本次主题标识(logo)设计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包括但不限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旅游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文史研究院海内外系友、全体师生,热忱欢迎关心支持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发展的设计机构、设计师、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

    二、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41031日。

    三、征集要求

    1.主题鲜明,寓意深刻。作为庆祝历史学科百年系列活动的主题形象符号,设计方案应展现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的优良传统,体现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2.富有美学底蕴,便于传播。设计方案主要用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平面宣传、微信推送及活动相关物料延展运用,需要较强的形象识别度,易于传播和推广应用,并且符合艺术设计表达规范,形式简洁,富有美感。

    3.元素恰当,表达准确。设计方案如有需要,应规范使用志庆中英文表述(中文:复旦大学历史学科100周年;英文:Centenary, History, Fudan University)。

    四、格式要求

    1.命名方式:参赛者姓名/公司+作品名称

    2.设计方案:提供A4规格黑白稿和彩色稿的电子版并注明RGBCMYK色值,附以设计理念说明或内涵注释(300-500字);

    3.作品要求:(1图片为矢量格式或高质量JPG格式;(2)文件不小于5M,不超过10M。

    五、提交方式

    1. 应征者需提交《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主题标识(LOGO)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报名表》和设计方案(报名表见附件word版及签字扫描pdf版均需提交);

    2. 报名表和设计方案请发送至邮箱:history@fudan.edu.cn,邮件主题注明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主题标识(LOGO)设计方案征集

    3. 联系人:朱老师,021-65642717。

    六、评选奖励

    1.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志庆筹备工作组将组织专家对应征设计方案进行评选,确定获奖作品,获奖作品信息将在志庆官方网站上公布;

    2.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志庆筹备工作组将从获奖作品中遴选,酌情加以修改或组合完善后产生最终推广使用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主题标识(LOGO);

    3. 活动设立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若干,所有获奖作品将颁发荣誉证书和一定奖励。

    七、注意事项

    1. 应征设计方案作品须为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并且不得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如涉及抄袭等侵权行为由投稿人承担一切后果;

    2. 所有入围作品的知识产权和使用权均归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所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有权对作品进行修改后使用;

    3. 本次征集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筹备工作组所有。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筹备工作组

    2024527



    附件【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主题标识(LOGO)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报名表.docx
滚动查看更多年份
  •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创建于1925年,时称史学系。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史学系部分随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迁至江西牯岭。1938年,大部随校本部迁至重庆北碚,改称史地学系。1946年,史地学系随校本部迁回上海。1949年夏,暨南大学、同济大学文学院史地系史学组并入复旦大学史地学系,浙江大学史地系史学组部分学生转入复旦学习,史地学系复改为史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江浙多所大学著名史学家加盟,名家云集。中国史领域有周予同、谭其骧、...

  • 旅游学系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系科代表。1989年历史学系开设旅游与旅游文化类课程;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在历史学系成立旅游学教研室;1995年获准设立旅游管理硕士点,为上海市最早培养旅游管理硕士的高校之一;2002年组建旅游学系;2005年旅游学系与管理学院合作申请获批旅游管理博士点;2010年成为首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授权点;2020年旅游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学系建立了本硕博培养体系全覆盖的旅游管理专业,...

  •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是国内最早设立文博专业的高校之一。1984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创设文博专业,9月起招收文博方向研究生;1985年,设立文博本科专业;1989年,复旦大学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成立文博学院,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物保护技术科学系;1996年,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建制独立。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致力于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养具有文博考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究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重点培养考古发现与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是由我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教授创办的中国历史地理专门研究机构。其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8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以研究室为基础,建立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建制独立;198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99年6月,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挂牌成立;2005年,...

  • 文史研究院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3月,是教育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致力于沟通文、史、哲不同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新文献和新资料整理,推动世界视野中的中国文化研究。文史研究院坚持高起点建设发展,坚持明确的研究方向、严肃的学术品格与充分的国际合作,围绕“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陆续形成了“从周边看中国”“交错的文化史”“域外所藏有关中国图像资料”“中国宗教、思想与艺术史的综合研究”等若干研究特色,在学术出版、...

为了进一步推进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各项事业发展,我们依托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系列捐赠项目,主要支持方向包括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专项研究、学术出版、基础建设等,助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我们期待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倾情关爱、积极捐赠,汇聚更多力量,共同推动历史学科的繁荣和发展。捐赠资金将按照《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相关规定,严格管理使用;重大或专项捐赠具体可一事一议,并将参照《复旦大学捐赠鸣谢办法》提供捐赠证书并予以鸣谢。

捐赠办法及免税指南等信息请参见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官网:https://fuedf.fudan.edu.cn/29745/list.htm

捐赠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021-65642717
工作邮箱:history@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