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贵

发布日期:2024-05-22 访问量:

我是1979年考取复旦大学历史系,一晃三十余年,回味当年复旦岁月,历历在目,其乐融融。

风光

我是个乡下崽仔,世代务农,当时接到复旦录取通知书,欣喜若狂,听老师讲,北有北大,南有复旦,我的高考分数居全省文科前5名,非常不容易。依照习俗,如此光宗耀祖的事,操办酒宴是必需的。原定10桌洒席,结果超了好几桌,因为我哥是公社副书记,各大队干部也不请自到。当时的贺礼都是爆竹,我上学的路上鞭炮齐鸣,待我渡过家乡门前一条河,爆竹声仍然不绝于耳。当时叫风光,现在叫显摆。

新奇

进入复旦校舍,同学们相互问询,喋喋不休。选择床铺,上海同学客气地问我们几个外地同学,睡上铺还是下铺,我们差不多异口同声地说,上铺。当时叫新奇,现在叫风格。

分摊

读书复旦,校风非常好,天天上课认真,夜夜学习自觉。图书馆每天要先占座位,经常人满为患。四年下来,我的阅读卡片上万张,令在江西高校读书的中学同学惊叹不已。因为学习辛苦,生活单调,因而各寝室同学相约每月一次去校外会餐,喝大碗啤酒,侃古今奇闻,咏人生赞歌,不亦乐乎。餐后一分二分,大家平均凑,二一添作五。当时叫分摊,现在叫AA制。

搞笑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民生活勉强达到温饱,还谈不上什么奢侈享受,更何况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有一次,同寝室的上海同学拿着一袋肉松独享时,我们很好奇,问是啥,他大方地分了一点给我们尝尝,那个香啊,感觉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终生难忘。第二天,我们趁他不在,将一大半袋肉松分吃成一小半袋。第三天中午,他拿肉松准备吃时,将肉松袋左看看,右看看,满脸狐疑,而又不好说什么,我们是偷着乐。当时叫搞笑,现在叫掉价。

四年寒窗,种种奇趣,点点滴滴,谨此铭记。